10月17日至18日,第三届“一带一路”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。 “一带一路”倡议十年,中国与五大洲150多个国家、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合作文件;形成了3000多个合作项目,拉动上万亿美元投资规模,为沿线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。 与此同时,中国民营企业也在“一带一路”契机下积极出海,从小家电、汽车配件到电子产品,再到当下火热的AI机器人,中国制造已经发生了从“卖向全球到扎根全球”的转变。 值此之际,湃客·财经栏目特约作者“霞光社”推出 《沿着“一带一路”出海去:“从卖向全球到扎根全球”》专题 ,共同记录在“一带一路”上中国企业的新风貌。 这是本系列第一篇,我们以慈溪小家电产业带的近十年转变为主线,讲述中国小家电产业的转型。 “今年,我从余姚北站接到过好几个外国人,他们都是去慈溪考察小家电产业的。”在去往慈溪市探访的路上,一位滴滴司机对霞光社表示。 慈溪的小家电,销往欧洲、北美、东南亚、非洲等世界各地。在产量上,慈溪生产制造了全球约60%的小家电,如电熨斗年产量近3000万台,约占全球市场份额50%。 以非洲为例,随着中国与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和地区合作的加深,大家对非洲市场的认识更为深入:共54个国家,超14亿人口,未成长起来且潜力巨大的工业市场。Statista数据显示,在非洲,2023年家用电器市场的收入预计为613.6亿美元。2023-2028年,预计该市场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7.53%。